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76篇
  108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左旋龙脑标准品为对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条件:Neptune C-18色谱柱,甲醇-0.4%磷酸(65∶35)为流动相,流速0.8 m L/min,柱温25℃)对咽炎清片中左旋龙脑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左旋龙脑在10~100μg/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36.87X-211.73(r=0.9997,n=6),加样回收率为103.3%,RSD为0.42%,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有关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及《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中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各项规定,适宜用于咽炎清片中左旋龙脑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2.
不同LED光质萎凋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白光5种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开展白茶光照萎凋试验,以不照光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光照组完成萎凋需要48 h,而CK组需要56 h.萎凋过程中白光组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出现一次高峰,其他组均出现两次,而CK组PPO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比光照组滞后6 h.蓝光组毛茶的茶多酚含量为28.43%,低于其他5组(P0.01);黄光组的氨基酸含量最高(4.35%),CK组最低(3.96%);黄光和CK组的咖啡碱含量低于其他4组(P0.05);蓝光组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9.04 mg·g-1).试验茶样共鉴定出44种香气成分,红光组有34种,黄光组37种,绿光组23种,蓝光组31种,白光组24种,CK组24种;香气总量大小为:蓝光组白光组黄光组红光组绿光组CK组,蓝光组(0.58 mg·g-1)是CK组(0.31 mg·g-1)的1.84倍.黄光组特有的香气物质有己醛和1-壬醇;同时,黄光组的(E)-2-己烯醛、橙花醇和苯乙醇含量比其他组高,香气表现为清香带花香.LED光照萎凋对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影响明显,黄光和蓝光组的形态自然、色泽墨绿、香气清鲜、滋味醇和,且黄光组的香气和滋味均带愉悦花香;绿光和白光组的香气清纯,且绿光组的滋味醇厚;红光组的香气稍带青;而CK组的外形平贴、欠匀整,香气和滋味均带青.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光照组品质均优于CK组;综合评价黄光组的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3.
利用高密度SNP 遗传图谱定位小麦穗部性状基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小麦穗部性状之间相关性密切, 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要素, 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RIL群体(山农01-35×藁城9411) 173个F8:9株系为材料, 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 在5个环境下进行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7个控制千粒重的加性QTL, 解释表型变异率6.00%~36.30%, 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 检测到8个控制穗长的加性QTL, 解释表型变异率14.34%~25.44%; 3个控制穗粒数的加性QTL; 5个控制可育小穗数的加性QTL; 3个控制不育小穗数的加性QTL, 贡献率为8.70%~37.70%; 4个控制总小穗数的加性QTL; 6个控制小穗密度的加性QTL。通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检测到32个加性QTL, 解释表型变异率0.05%~1.05%。在4B染色体区段EX_C101685–RAC875_C27536检测到控制粒重、穗长、穗粒数、可育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的一因多效QTL,其贡献率为5.40%~37.70%, 该位点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 是稳定主效QTL。在6A染色体wPt-0959-TaGw2-CAPS区间上检测到控制粒重、总小穗数的QTL。研究结果为穗部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基因精细定位和功能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质谱(HPLC-PAD-ESI-MS)法对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SDG)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研究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定量检测限及加样回收率,并考察样品制备方法对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制备SDG对照品,并用1H-NMR与13C-NMR对其进行表征.HPLC-PAD-ESI-MS检测所得紫外及电喷雾质谱信息与SDG结构相符.以自制的SDG(纯度96.6%)为对照,采用HPLC绘制定量标准曲线,方法精密度较高(RSD为1.36%),稳定性好(1周后RSD为1.21%),定量检测限较低(LOQ为3.4 mg·L-1),加样回收率达(99.7±3.2)%.此外,制样时采用碱法水解与混合溶剂提取,不仅节省时间,还更充分地提取了SDG.说明用HPLC-PAD-ESI-MS法栓测亚麻籽中的SDG方便省时,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5.
葛广军  杨师斌  王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44-3745
将气体传感器阵列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多组分混合气体定量检测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并对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识别准确率接近93%,为畜舍内空气质量的在线检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前,农产品光学无损检测正成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采用漫射近似传输模型对大量光子在样品中的传输进行计算分析,获得农产品样品中光分布规律信息:散射性越强的介质,其光信号同侧检测越明显;同时看到光信号在2mm内急速衰减,而光纤正可以成为合适的探针.这些工作为合理设计无损检测的光探测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为分析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性能,该文建立了集热器的CFD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CFD模型对集热器保温层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实心保温层导热系数分别为0.02、0.03、0.04、0.05W/(m·K)时,优化的实心保温层厚度分别为4.5、5.0、5.5、5.5cm。合理设计的中空保温层(空气层与实心保温层相结合的保温层形式)集热器能够达到与实心保温层集热器相当的保温隔热效果,同时可使集热器保温层成本及质量降低25%~50%。最后,该文给出了保温层总厚度分别为4、5、6cm时的中空保温层厚度优化结果,为该类集热器保温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对将传感器阵列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用于识别食品挥发气味的研究方兴未艾。模式识别技术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对传感器阵列输出信号的参数表达,迄今为止,不论是单个传感器还是传感器阵列均没有通用的参数选择的方法。该文从8个氧化锡气敏传感器与食醋气味反应中提出初始特征值,采用一种基于公式表达树的遗传基因块代码的编码算法的组织特征参数法(OFP)对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最优的组织特征参数很容易区分不同的气味。它不但解决了怎样得到最优特征参数的问题,而且用这种算法进行遗传运算更直观、更方便。并详细讨论了怎样进行基因编码来融合不同特征参数,同时对这种遗传算法怎样进行选择、交叉、变异进行了研究。将其用于气敏传感器阵列对不同食醋识别的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59.
60.
A method of measuring eyeglass lens power is proposed. A position detector and 3 beams of ray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prismatic, spherical and astigmatic powers. Based on the method, an automatic focimeter with simple structure can be developed. The measure errors of prismatic and spherical powers are analyzed, from whic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cision of the position detector is the key to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